close
西元1840年(清道光2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為了嚴防英軍攻打臺灣,清廷指派擔任臺灣兵備道姚瑩所闢建,
當時的規模為砲墩十座,安砲七位,墩外挖掘壕溝,溝內釘竹籤二萬隻,形成固若金湯的防禦,俗稱「鎮海城」,
時至今日,砲已損毀,僅能從鎮海國小操場旁餘留的城壘(長118.6公尺),以及紅磚鑲砌的砲孔感受當年歷史。
它的範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在四草大眾廟跟四草遊船登船出對面,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醒目,
這裡位於安南區,現已經沒有砲墩與古砲,留下的只剩砲臺城壘牆垣,
隔壁就是臺南市鎮海國小的圍牆,
特意準備一個仿古的古砲,讓現今的遊客可以了解之前所設置的大概位置,
另外前方的洞口也是內小外大,因為這樣方便射擊也方便抵禦,
城牆部分以鵝卵石、三合土與長條石板所建,
八字形砲洞外寬中窄,以便更改射角,
現在的城牆上面長滿的大樹,不盡讓人有一股蒼蒼的感覺,
另外城牆的另一方就是國小,所以由此可知,
之前國小這一塊地應該算是海埔新生地之類的,因為堆積而現在成為陸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