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地不大的女皇宮也是位於大吳哥城近郊,十世紀的就存在的古建築時逢當時信奉的婆羅門教,
古遵奉其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特別的是這是唯一一座非國王所建造,而是位退休大臣。
外國考古學家以為國王嬪妃居住宮殿,但其實並非如此!更貼切地形容則是景色雕刻如同女神般地美麗。
女皇宮的入口必定得經過護城河,兩旁的柱子便是男子的那話兒
印度教為生殖崇拜,象徵著生命的蘊蓄不息,才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呢!
從旁看,旁邊的蓮花池(護城河)與女皇宮形成一座完整的寺廟,
但不高聳也不會難以親近,散發著溫和婉約的氣氛
過了護城河便抵達主入口
華麗的雕琢,用心地刻劃每個細節。
主殿內是敬拜印度教的濕婆神,雕刻精細,舉手投足細膩而優美,
女皇宮也稱為吳哥藝術之鑽。
古剎的浮雕與其他吳哥窟的建築群不同,顏色呈現美麗的粉紅色,
陽光照耀底下呈現淡淡的橘色,十分特別。
細看這些浮雕大多是印度教的神話故事,這片則是雕刻於山形牆的神話
神明與惡魔之間的交易,你以為的善面孔其實是魔鬼;以為的惡面孔其實是善良的神明啊!
浪花藤蔓雕琢,線條柔纖的禪繞之美
濕婆神的Shiva之舞
兩旁的柱子雕工極為精細,
很難想像在幾個世紀之前,工匠是如何攻破石頭雕刻而成件件藝術品
近看也是很厲害啊!難怪法國人到女皇宮會如此讚嘆,
一旁的導遊也說了,會促使吳哥藝術學院的誕生也是法國人見到女皇宮浮雕的藝術價值
幾乎每個都有細膩的手藝
這裡的顏色略有不同,有一小部分是黑色的!
在猜是否因為自然風化而成的?
印度神話眾多,這部分的浮雕便是濕婆神擁抱妻子坐在五重山,惡魔發伐那幻化出無數手臂和頭顱
進到女皇宮會發現門非常窄,高度也最多1.8多公尺,太高的外國人可能會撞到
但在這兒,門只是一種藝術的展現,一種抵達藝術之巔的極致美學
細質玫瑰色的砂岩也作為廟宇駐守的衛兵神像,也是女皇宮才有的特色。
這些守衛有如鳥人、猴、獅等形象出現,守護這個幾百年來的寺廟。
女神駐足於神龕中,也同樣地在人們的心中,
美麗女神的舉手投足都是牽動著美的神經
搖曳生姿的步履神態,印證的步步生蓮形象,如此地優雅。
另一邊則是陽剛的男子,同樣地展現了力與美
山形牆的透視美感,延伸出去的視覺享受
由於古蹟維持不易,手上的汗水和細菌、微生物等可能破壞質地
記得用心放慢角度,用靈魂之窗欣賞即可
這也是印度神話中的故事,惡魔與神交易、門內門外、室內室外、裡面外面都不能殺牠
後來神就在縫隙中捏爆牠的胸部,為民除害。下面那個是魔鬼,與我們一般認知的形象大大不同。
佔地不大,甚至自由行沒有請導遊的話,旁邊導遊也是非常多!
不想聽到還沒辦法呢,但建議出發前可以借本書籍,了解一下吳哥窟的主要建築歷史更能體會。
一旁正在為維修的山形牆,同樣有著精細的浮雕
有看到兩隻象嗎?中間是濕婆妻子夾在兩頭噴水大象之間
來女皇宮看的就是這些浮雕,實在大為讚嘆。
過去的工具如此匱乏底下還能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
類似的建築從不同角度看也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樣態
層層疊起
守衛們又出現保護著寺廟
接近出口處的山形牆有猴王須羯哩婆殺死其兄波林的故事,
看得出爭執激烈,同樣也是神話故事。
石塊堆疊的石牆,堅硬又透著淡淡粉色
整個女皇宮既不氣勢磅礡,也不如小吳哥城那麼遼闊,卻是個小巧精緻如珠寶鑽石的寺廟
是個來吳哥窟必訪的地方,錯過甚為可惜。
在其他地方看的浮雕精細程度雖有,在女皇宮更勝一籌啊!
記得來到這要防曬,能遮蔭的地方並不多。
★以上為旅行親自感受,也歡迎廠商邀約寫稿,聯絡E-mail:frhouseshare@hotmail.com旅充小日子★